非小号动态

非小号app“三智杠杆”撬動設備更新潮

帮助中心 2025-07-23 13:55

  “兩新”政策實施以來,真真切切的回報,讓“科技味”十足的各類設備不斷“喚出”企業投資意願。7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增速比全部投資高14.5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86%。

  近期,科技日報記者深入一線採訪調研時發現,“智改”“智轉”“智綠”已成為本輪設備更新潮的鮮明特征。以“三智”為驅動力,我國各類生產設備持續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不僅撬動了萬億級投資市場,更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引擎。

  當記者驅車駛過浙江紹興楊紹公路時,一股淡淡的酒香扑鼻而來。這熟悉的香味,正來自公路附近的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

  循著醉人的酒香走進公司的壓榨車間,轟隆隆的機器聲響徹耳畔。眼前,上百台壓濾機在全自動生產線上高效運轉。锃亮的不鏽鋼管道內,發酵醪液持續注入,經壓榨分離,透過視鏡可見清亮的酒液潺潺流淌,構成了一幅現代化釀造的生動圖景。

  公司投入1000余萬元,購置84台箱式隔膜壓濾機,進行關鍵設備更新。站在設備前,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會稽山黃酒研究院院長孫國昌告訴記者:“我們看中的就是它們的技術亮點。”

  新設備不僅配備了高性能的隔膜系統,能顯著降低酒槽中的殘留量、提高原料利用率,更集成了先進的分布式控制系統,實現了進料、過濾、擠壓、卸料、輸糟全過程的自動程序控制。

  “正是這些核心技術突破,讓我們看到了大幅提升效率、優化品質的明確前景,成為公司決策投入的關鍵依據。”孫國昌說。

  實踐,驗証了創新的力量。新設備憑借優異性能可承受更大的過濾面積,將壓濾效率提升至原先的近2倍。“這充分証明,瞄准先進設備進行投入,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孫國昌深有感觸地說,應用新設備后,公司全年綜合節約成本超過300萬元。

  科技驅動設備“智改”,助力企業效能躍升。全國各地正在“上演”類似場景:在重慶,順多利機車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5億元,更新440多套先進設備,實現產值增加2億元﹔在江蘇,晨光數控機床有限公司投入2.24億元,在對原有設備更新換代的基礎上,新增高端數控機床產能超200台套,可實現工業2億元以上﹔在廣東,氣派科技有限公司斥資超1億元更新設備,今年芯片封裝效率與作業精度實現了“質”的飛躍。

  看得見的效益,讓企業更新設備的意願與信心進一步增強,推動市場潛能加速釋放。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隨著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設備更新需求會不斷擴大,將是一個年規模5萬億元以上的巨大市場。

  “科技創新驅動生產設備迭代升級,有效激發了企業設備更新的投資需求。”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王曉明認為,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落地深化,科技創新與政策協同催生的設備投資效能將加速釋放。這種效能轉化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關鍵支撐,將成為引領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支點。

  短短100秒!在湖北襄陽美利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美利信”)的加工車間內,記者看到,機械臂在空中劃出優雅弧線,AGV智能搬運車沿激光導航精准穿行。隨著智能操作台指示燈變換,各工序設備默契配合、有條不紊地完成所有加工步驟——僅用100秒,一件發動機缸體就此完成下線。

  支撐這“百秒效率”的,正是車間全面的數字化建設。從產品設計、工藝規劃、制造執行、質量檢驗到設備運維,在智造賦能下,美利信實現了從“傳統車間”向“智能工廠”的華麗轉變。

  改造前,設備生產效率低下,工人們需要日均步行2萬步完成繁重工作。如今,依托設備聯網、生產環節數字化鏈接以及全自動檢測設備構建的數字化生產線,公司產品一次交驗合格率提升至99.5%,運營成本壓降5%,生產質量躍升10%。

  “其實,要不要進行數字化轉型,我們最初有過猶豫。”美利信總經理梁朝堅坦言,“曾擔憂數百萬元的投入可能‘打水漂’,但看到智能化技術應用帶來的成效,讓我們堅定了轉型的信心。”目前,公司每年將約4%的營業額投入技術研發,其中自動化設備專項投入每年超1000萬元。

  技術突破帶來效能提升。像美利信一樣,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正驅動全國制造業掀起數字化轉型熱潮。

  咨詢機構e-works調研數據顯示,全國約80%的企業已經制定了數字化轉型規劃,且超過40%的企業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核心戰略。多數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持續投入,其中投資額在300萬元至1000萬元區間的企業比例穩定上升。

  智能小車穿梭運送物料,機械臂精准完成焊絲卷繞,5G工業互聯網平台實時監控著每一台設備的運行狀態。在安徽鴻鵠智創焊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焊絲生產車間,智能化成果清晰可見。據介紹,公司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數字化生產線后,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今年一季度,工廠共計產出3.6萬噸焊接材料,銷售額達到1.9億元。

  位於天津的博格華納汽車零部件工廠,公司投入2.5億元進行數字化升級,通過生產設備聯網,高效精准完成產品加工組裝。從原材料採購到零部件出廠,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科技創新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當前,技術變革驅動的數字化轉型投資正快速增長,能夠顯著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匹配精准度與整體韌性。這種投入不僅局限於單個企業效能的提升,更能帶動整個產業生態的系統性優化與升級。

  在大青山棧道高處遠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包鋼集團”的標語格外醒目。記者眼前,雄偉的高爐與蒼翠山巒相映生輝——煙氣回收裝置靜靜運行,不見滾滾濃煙,唯見現代工業與盎然生態和諧共生。

  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6.99%,氮氧化物下降50.83%,顆粒物下降30.29%……這一系列亮眼的減排數據,是包鋼集團通過大手筆投資綠色設備改造后,在節能與超低排放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這背后,技術創新是根本支撐。近年來,包鋼集團累計投資近100億元,實施了124個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涵蓋焦爐、燒結機、球團焙燒機、轉爐等關鍵工序,實現廠區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同步推進20余項節能項目,如焦爐荒煤氣余熱回收、轉爐顯熱回收、軋鋼加熱爐智能燃燒等,每年可節約標准煤約40萬噸。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共有171家鋼鐵企業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佔粗鋼產能70%以上,累計投資已超過2000億元。建成或完善1867個節能項目,噸鋼可比能耗同比下降1.75%。

  鋼鐵行業的綠色蝶變並非孤例。在科技創新驅動下,綠色轉型的浪潮正澎湃向前,向更多行業拓展。

  今年5月,葛洲壩鐘祥水泥公司1#生產線完成了一場“綠色革命”。公司投入1.63億元,升級生料系統、改造預熱器降阻、新增精准脫硝裝置等,實現能耗與排放“雙降”,年減排二氧化碳近6萬噸。

  山東淄博,統一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塊塊陶瓷大板正在智能化生產線上自動流轉、平穩行進。

  去年,該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項目——窯爐數字化車間升級,將傳感器技術、智能集成技術與環保設施深度融合。更新后,工廠能耗降低20%,天然氣用量減少15%,二氧化硫年排放減少近10%。

  科技創新,成為撬動綠色投資的強力杠杆。賽迪顧問雙碳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李龍表示,科技創新正持續突破綠色設備性能瓶頸,提升其穩定性與可靠性。通過綠色技術不斷迭代,實現改造成本降低、能效提升、碳收益增加等,縮短投資回收周期,顯著提高綠色投資的經濟性。

  “未來,這股由科技拉動的綠色投資活力將持續釋放,激活巨大的綠色技術裝備市場,並在‘兩新’等政策支撐下,成為驅動產業全面綠色轉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力量。”李龍說。

  當前,大規模設備更新浪潮如火如荼。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與廣度參與這場規模空前的煥新行動,並以其強大的乘數效應,有力推動產業投資擴容、激發消費潛能釋放。

  聚焦智能化改造助力低端設備更新升級、數字化轉型賦能智慧工廠建設、綠色低碳技術引領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結構優化的同時,正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人民網北京7月22日電 (歐陽易佳)近日,水利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河湖生態流量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對生態流量泄放調度、監測預警等關鍵環節作出具體規定,進一步完善生態流量全鏈條管理體系,為保障河湖生態用水、維護河湖健康生命提供制度支撐。…

  人民網北京7月22日電 (歐陽易佳)據水利部消息,7月21日8時至22日8時,福建沿海、廣東沿海和中北部、廣西南部、海南西部、四川東南部、湖南北部、湖北西部、山東北部西部等地降了大到暴雨,其中福建漳州莆田、廣東潮州、廣西防城港、湖南常德等地降了大暴雨,吉遼閩粵桂川渝雲魯疆等地48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7月22日上午,水利部滾動會商研判全國雨水情形勢,安排部署暴雨洪水防御工作﹔向內蒙古、遼寧、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10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出“一省一單”靶向預警,提醒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災害防御、水庫安全度汛等工作。…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版權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上一篇:“杠杆资金”单日加仓A股1700亿

下一篇:华安处置比特币虚拟币资产处置:主流币种的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