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号动态

非小号app印度的豪赌大溃败给全世界提了个醒:中国行我

新闻 2025-07-23 23:10

  7月15日,随着中国天舟九号成功对接空间站,“航天强国”的名号又一次刺激到了印度。

  可惜的是,除了“做白日梦”方面比较出彩,印度在现实中折腾了几十年,却仍没翻出什么像样的水花。

  这不,载人航天“搁浅”、空间站工期再推迟,阿三的“航天强国”梦也彻底沦为了笑柄......

  2019年,ISRO信誓旦旦地公布了建设时间表,2035年前完成核心舱对接、实现基本功能。

  不仅要建空间站,还要在2040年前送人登月,听上去很提气,但实际情况却让人摇头。

  整个项目的载人基础—Gaganyaan飞船,甚至最基础的无人测试都推迟到了2025年底。

  印度的SpaDeX实验最初信心满满地计划2024年对接成功,结果一连三次失败,第4次才勉强完成目标。

  万幸只是实验阶段,要真是直接让航天员上天,后果可可能就不只是“试错”这么简单了。

  只能说,印度在时间节点上的确画出了宏伟蓝图,可在现实的兑现方面,却给人强烈的“割裂”感。

  中国空间站从2011年天宫一号的初步试验,到2022年三舱对接、三人长期驻留,用时不过十余年。

  而印度,这场“二十年空间站计划”,已经在起跑线上被拉开了十年以上的差距。

  政府成立IN-SPACe机构,放宽审批、引入外资,还设立专项基金补贴私营航天项目最高60%的成本。

  听上去这是一场改革盛宴,但如果你深挖这些企业的产品与技术路径,故事就开始变味了。

  比如曾获得全球瞩目的Skyroot公司,虽然成功发射了“维克拉姆-S”火箭,但这仍是一款实验性亚轨道飞行器。

  可以说,在火箭推进剂、航天材料、精密测控等硬核领域,几乎无一家印度私企,真正具备替代ISRO的能力。

  航天产业从来不是“快投快赚”的赛道,而是一场“十年不开张,一开吃十年”的国家级硬仗。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尽管印度政府给了产业资源、优惠政策和资本弹药,但整体技术层面依旧举步维艰。

  正如国人所调侃的那样:“印度太空私企像是拿着数学竞赛金牌,就想去造核潜艇,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从与美国NASA的Gaganyaan飞控培训合作,到与SpaceX/Axiom达成ISS短期任务派遣协议,印度确实搭上了全球航天产业的快车。

  今年6月,印度空军飞行员Shubhanshu Shukla登上ISS,成为继1984年拉凯什·夏尔马之后,第二位登上太空的印度人。

  但这次任务本身就充满波折,原计划6月8日发射的Ax-4任务三次被延期,最终拖到6月25日才执行。

  印度虽然打出了“历史性时刻”的牌,但关键技术掌握依旧归于SpaceX和美国团队,Shukla也只是客座身份,充其量也只是个“看客”。

  它上一次想与中国合作还在2022年,到了2023年却突然宣布“不再参与中国空间站相关活动”。

  这意味着,印度期待借助ESA实现“中俄美之后的第四国空间站”的构想,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国际合作不是不能做,但“你没火箭,我没舱段,我们一起上天”,这不是技术协同,这是资源捆绑下的双向焦虑。

  印度的空间站计划,表面看是一场五年延迟,实则是一整套国家科技体系失效的标本。

  项目跳票、企业浮躁、产业链缺失、国际合作空转,一切看似热闹,实则只有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这话有几分调侃,却道出核心症结,世界上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成就,太空航天产业更是。

  如此大投入的“筹码”,却不好好想想如何打好每一步基础,反而只会“梭哈“”,然后用“精神胜利法”来国人,我们是“航天强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70万观众打出9.7分,没上映票房破6200万,大鹏的冠军保不住了?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零刻推 i5-1235U 版 EQi12 迷你主机:较老款核显更强、噪音更低

  华硕将推娇兰联名 a 豆 14 Air 香氛版笔记本礼盒,附 75ml 香水

  《2025巨量引擎母婴行业白皮书》发布:育无定式,在抖音读懂爱的万千主张 CBNData报告

  家有“胖宝宝”是富态还是健康隐患?“暴食”或是基因突变作祟!未来罹患“三高”、痛风风险极高

上一篇:HICC老2撞鬼WA语音提示如何开色盲模式冰龙招架统

下一篇:焦煤期货主力合约涨超55%报1173元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