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号app外卖三巨头上演“疯狂星期六”;中国超市TOP1
在这里,我们将以短讯的形式追踪本周发生的热门事件、商业动态以及有意思的小数据、小趋势,并对其做出一些分析。
现在不止有“疯狂星期四”,还有“疯狂星期六”,因为“外卖三巨头”又“打”起来了。
就在上周六(7月5日),淘宝闪购宣布追加500亿预算,补贴消费者与商家。随后,周末日订单量激增,超过8000万单,日活突破2亿。
据《晚点LatePost》报道,阿里内部决定在未来100天里,每个周六都大力补贴,将“超级星期六”作为新一轮长期策略推进。
紧随其后,美团也在周末上线元购”,单日订单量飙升至1.2亿(餐饮订单超1亿);京东也同步宣布投入超百亿加码外卖大战。
QuestMobile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即时零售APP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5.51亿,同比增长了6%。
具体来看,在“淘宝闪购”业务上线的次月,淘宝APP用户在中午、晚上的点餐高峰期的活跃度提升了,尤其是中午11-12点的时段,从14.5%提升到16.1%。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5月,京东与美团、饿了么APP三者重合用户规模已达7761万,较去年同期增长32.4%。
而且,京东和美团APP各自忠实用户(仅使用过其中一个APP)的比例均出现下滑。京东的忠实用户比例从38.4%下降到34.9%;美团则从30.8%下降到20.5%。
重合用户规模变高、忠实用户减少,都意味着有更多消费者关注到了这次“即时零售大战”,在不同的APP中“串门”。
但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多平台比价倾向增强,毕竟无论是一天喝三杯奶茶,还是买三次数据线,都不现实。
目前,00后是这场外卖大战最强薅羊毛群体。根据QuestMobile,即时零售消费群体年龄化特征显著,尤其00后用户,对外卖APP展现出明显偏好,显著高于90后、80后。
不过,随着外卖三巨头的持续加码,外卖大战的数据还将不断更新。未来,谁能俘获以及留下更多忠实用户,才是真正赢得了这场胜利。
招聘信息显示,该岗位薪资为7000-10000元,工作时间为每天16点至次日凌晨3点,工作内容主要是打包、分拣、加工。
招聘启事的火爆,可以追溯到6月23日美团优选的突然离场——大量“买菜用户”开始寻找新的社区团购平台,多多买菜也成了许多人的新选择,订单量大幅提升。
据《北京商报》报道,四川某县城一位多多买菜团长表示,平时的订单量每天不到50单,可在美团优选退场后,最近每天订单量都超过100单。此外,仓库管理人员透露,现在一个分拣员每天的分拣量达到5000-6000件,几乎是以前的两倍。
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22年,多多买菜的市场份额超过美团优选,此后一直稳居行业第一,如今,多多买菜全年成交额达2000亿元,而第二名美团优选年成交额约为1000亿出头。
美团优选虽然离场,但多多买菜并未懈怠,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加码动作。在拼多多APP上,多多买菜入口被提至 “百亿补贴” 的上方,占据首页黄金位置。
要知道,在今年年初的改版中,拼多多还曾把“多多买菜”板块下放。这次回调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为了抢占用户心智,迅速占领美团优选退出后的市场空白。
然而,暂时的“爆仓”背后,社区团购买菜依然是一个“高投入、低毛利”的业务。
回溯历史,2020年多多买菜正式入局社区团购,据《晚点LatePost》报道,直到2024年,历经近4年时间,多多买菜才艰难实现盈利。
而美团优选所在的“新业务”部门,2024年经营亏损73亿元,尽管相比2023年的202亿元已经有所收窄,但仍在持续亏损中。
拼多多也曾在财报中提及:多多买菜和 Temu 这两个业务,过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其他资源,且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如此,还可能无法吸引或留住足够的用户,或者在其他方面无法达到预期。
如今,当竞争对手纷纷退场,多多买菜成为了社区团购的“孤勇者”,看似独占鳌头,实际上却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未来多多买菜能否扩大盈利,还是一个未知数。
AI产品榜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DeepSeek网站端访问量约3.8亿,看着虽高,但已经是连续第4个月访问量呈下降趋势,平均每月降低9.63%。APP端的访问量也在今年6月出现首次下滑。
与此同时,根据AI产品榜发布的榜单,今年6月在网站端,国内MAU增速最快的前三名AI产品分别是:Kimi(环比增长130.18%)、沉浸式翻译(66.99%)、通义(34.29%)。
在APP端MAU增速最快的前三名AI产品分别是:豆包爱学(9.49%)、豆包(6.5%)、星绘(6.36%)。
一方面,新的AI功能和应用不断出现,用户在体验过各种通用大模型后,可能更倾向尝试有新突破的新产品。
比如Kimi,今年6月推出的第一个Agent产品,Kimi-Researcher(正在小范围灰度测试),凭借“深度搜索+深度思考”的强能力,不仅在海外引发关注,还被马斯克在xAI直播中点名,成为吸引用户的关键。
QuestMobile报告显示,目前,具备功能深度集成的原生APP及轻量化、场景嵌入优势的应用插件正逐步影响用户心智。
6月恰逢高考季与暑假,豆包及旗下学习类产品迎来访问高峰,而相机、单词学习类AI产品的上榜,也印证了场景化需求的增长。
相比其他能处理图片、音视频的AI应用,目前只支持文字和文档处理的DeepSeek,场景覆盖维度稍显不足;再加上此前频发的服务器问题,难免导致用户流失。
今年6月的数据显示,DeepSeek网页端的访问量仍然是国内总榜第一名,访问量是豆包的6.2倍。
数据显示,2024年TOP100中国行业整体门店收缩、销售微增。超市门店数量同比下滑9.8%至2.52万个;销售额同比增长0.3%,达到9000亿元。
一方面,传统超市正在进入调整期,不少大卖场纷纷都在闭店止损;另一方面,会员店、硬折扣店和超市新业态拉动销售额增长,让整体销售规模保持微增的趋势。
从玩家表现来看,销售额TOP3分别是沃尔玛(含沃尔玛和山姆)、康城投资(含大润发、大润发Super、M会员店),以及盒马(含盒马鲜生等)。
沃尔玛(含沃尔玛和山姆)作为中国超市的“头号玩家”,从2022年开始就排名榜首,2024年销售额达到1588.45亿元,同比增长19.6%。
其中,山姆的功劳很大。沃尔玛超市一边批量关店止损,山姆一边吸引大量中高端消费者进店买单。
2024年,山姆中国付费会员数逼近900万,沃尔玛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John David Rainey表示,2024年中国山姆会员费收入增长超过35%。
盒马首次进入TOP3,成为本次榜单的亮点之一。2024年盒马销售额达到750亿元,同比增长27.1%;门店数同比增长16.7%至420家。
盒马也是榜单TOP10中唯二门店数在增长的品牌(另一个是来自广州的区域品牌“钱大妈”,门店数量微增 0.2%)。
从销售额增速看,奥乐齐(100%)、胖东来(76%)和开市客(58.2%)成为去年销售额增长最快的TOP3超市品牌。
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奥乐齐,凭借划算的硬折扣模式,在中国市场俘获了不少消费者,近三年的排名从TOP100的尾部(第92)冲到了中腰部(第61)。
2023年首次上榜的胖东来,靠着强大的区域市场号召力和对员工顾客的关怀,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超市,排名也从第31名上升到了第19名。
相比之下,永辉超市正面临转型的阵痛,2024年不仅门店数量减少23.2%至775家,销售额也同比下滑14.4%至732.4亿元,掉出TOP3。
而且从单店效能来看,永辉超市平均每家店的销售额为0.4亿元,远低于胖东来的6.7亿元。
可以看出,中国超市行业正处于大洗牌时期,在消费分化的大背景下,消费者更青睐优质、好价、能打出差异化价值的商品。
原标题:《外卖三巨头上演“疯狂星期六”;中国超市TOP100大洗牌;多多买菜爆仓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猜你喜欢
- 06-23非小号集体暴跌!超17万人爆仓!
- 06-24非小号比特币破105万美元!虚拟
- 06-11非小号一互联网公司员工借虚拟
- 12-22非小号鲍威尔一句线币圈涨跌不
- 12-16非小号比特币期货涨约3%本周累跌
- 01-12非小号美现货比特币ETF持有超1
- 07-22非小号外卖三巨头上演“疯狂星
- 05-24非小号杠杆资金连续三日加仓创
- 04-28非小号特朗普大动作全线万人爆